|
5月11日下午,上海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特邀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张威教授,在上海大学嘉定校区文德楼二楼报告厅进行了一场题为 "澳大利亚新闻人在中国:从莫理循、端纳到田伯烈"的讲座。
张威教授于1989年赴澳大利亚留学,先后获得悉尼大学的文学硕士和悉尼科技大学的新闻学博士学位。他曾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教授、国际传媒研究中心主任(2002-2004);山东大学(威海)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2005-2014);现任汕头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并兼任悉尼科技大学亚洲传媒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国际新闻界》编委、及《新闻与传播研究》英文编审。张教授在新闻传媒领域颇有建树,尤其是对澳大利亚新闻界的研究,本次讲座的内容就是他近期的研究成果。
张威教授首先指出,澳大利亚新闻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1949年之前,曾有近两百名美国记者入华,但仅有两人成为政治顾问。而澳大利亚来华的六名记者中就有三位成为了中国统治集团的政治顾问,他们分别是《泰晤士报》的莫理循、《德臣报》的端纳和《曼彻斯特卫报》的田伯烈。张教授讲述了这三人在中国弃文从政的原因、经历和他们最后的归宿,并对端纳的生平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张教授从三位澳大利亚记者作为新闻人的实绩出发,分析了他们称谓政治顾问的复杂动机。当时被政府雇佣的洋人有权有势,是权利与财富的象征。从政不仅能带了名誉和地位,而且能从根本上改善经济状况。出于对钱权的追求和出人头地的渴望,这三位澳大利亚驻华记者最终都走上了仕途。对莫理循和田伯烈来说,金钱更是直接的导火索。
1917年,由于生活的实际需要,莫理循向《泰晤士报》要求加薪。被拒绝后,他立即辞职,成为中华民国政府顾问,先后服务于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和徐世昌,年薪丰厚。早在1903年,端纳就担任过两广总督的顾问。他还帮助孙中山起草了《共和宣言》,并成为他的私人顾问。1920年,端纳跻身北洋政府,任经济讨论处处长。1928年,他接受张学良的高薪聘用,成为中国统治阶层的专职顾问。1934年,一跃成为蒋介石的顾问。田伯烈的经济状况是三人中最糟糕的,他的加薪要求被《曼彻斯特卫报》拒绝后,就下定决心另谋出路。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开始介入国民党的对外宣传工作,成为国民党政府的外宣顾问。
张教授接着描述了三位政治顾问在中国的结局。莫理循没有在政坛发挥太大的作用,充其量是个花瓶,1920年在伦敦郁郁辞世。端纳帮助张学良戒毒,并成功劝说张学良归顺国民中央政府,实行抵抗日本的路线。成为蒋介石的顾问后,他在西安事变中在蒋介石、张学良和中共之间斡旋,最后化干戈为玉帛。1940年,端纳辞职出走,1946年于上海逝世。田伯烈以外宣顾问的身份先后前往纽约、伦敦、墨尔本,1943年在联合国信息办公室任职。1954年在伦敦逝世。
从他们的政治选择可以看出,莫理循是个老牌的帝国主义者,端纳和田伯烈则相对具有民主主义倾向。他们虽为权势走入政治,但在国际斗争中也帮助着中国,对当时的中国颇有几分有哀其不幸、恨其不争之感。
讲座的最后是互动环节,张威教授邀请师生进行提问。现场观众积极响应,并得到了张教授耐心的解答。张教授还向观众推荐了自己撰写的书籍——《端纳档案:一个澳大利亚人在近代中国的政治冒险》,这也是他研究端纳20年的成果。(澳研中心)
|
上一条:AACSB导师(Mentor)来院进行现场考察交流
下一条:Pearson公司来我院举办英文教材展及数字化教学解决方案介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