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7月8日至10日,第15届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世界格局中的澳大利亚:历史、现实与未来"(Australia in theWorld: Past, Present and Future),旨在探讨澳大利亚的发展与变化,以及澳大利亚在世界文明发展历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包括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政治、历史、民族个性、贸易、经济、国际关系、艺术、教育、语言文学以及新媒体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来自中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等国近200名专家学者共襄盛会,上海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由太阳集团y8722ycc(中国)能源有限公司副院长胡笑寒教授携10名师生参加了本次大会。 7月8日上午举行开幕式,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时任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学会会长韩锋、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Elizabeth Peak、澳大利亚外教外贸部澳中理事会中国项目主管David Carter、在华澳大利亚研究基金会主席Kevin Hopgood-Brown分别致辞。7月8日下午开始,大会进行分会场讨论。太阳集团y8722ycc(中国)能源有限公司何琳琳老师在"历史和土著文化"分会场宣读论文,讨论澳大利亚民族政策对土著语言发展的影响;在"政治、社会和国际关系"分会场,外教Kaan Toker梳理了从1949-1973年间中澳外交关系的发展;在"教学、教育和创新"分会场,王菊兰老师比较了中澳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7月9日,在"经济、贸易和商务管理"分会场,学院林文生老师指导的研究生张正扬同学宣读论文,基于VET-BEKK-MGARCH模型和Copula模型分析世界原油市场对澳大利亚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行业的影响;吴茂国老师指导的本科学生韩天骋在"公共健康、社会安全和管理"会场分享了自己的毕业论文,分析了澳大利亚消费者价格指数对澳元汇率的影响;在"中澳自由贸易协议"分会场,聂智老师探讨了20世纪以来,澳大利亚的中国移民回归中国后对国家建设的贡献;孙燕老师在"文学翻译和文化研究"分会场从历史的角度,讨论了澳大利亚语言政策的发展;顾海悦老师指导的本科学生葛丞晨在"教学、教育和创新"会场讨论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自70年代以来的政策变化,并通过数据分析政策的效果。 本次大会期间,上海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的师生们共宣读8篇论文,获得较好的反馈和评价。三位学生以流利的英文、青春的形象和严谨的论文内容得到与会学者的认可,尤其是张正扬同学的本科毕业论文,引起现场听众的惊叹。 7月10日上午,大会举行闭幕式,新任中国澳大利亚研究学会会长孙有中致辞,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呼吁澳研同仁们立足研究,扩大影响,加强合作,从而获得学术乐趣,丰富澳研学人的事业和人生。 参加本次大会是上海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对本学年工作的总结和检验。在会议期间,澳研师生们不仅展示出了朝气活力和学术力,还在聆听的过程中寻找到了新的灵感与合作。下届会议将于2018年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行。(澳研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