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集团y8722ycc(中国)能源有限公司吕康娟院长在《解放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挖掘长三角一体化三大潜能》

创建时间:  2021/01/07  周羽   浏览次数:   

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高端城市群、都市圈的先发优势。下一步,有必要将疫情考验转危为机,瞄准高端、聚焦创新,把着眼点和立足点转到挖掘三大结构性潜能上来,激活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动能。


潜能一: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建设互联互通的长三角城市群,是提升公共治理能力、防范风险的必然选择,也是疫情冲击下的一个新增长点。


智慧城市是新基建的核心。智慧城市有三个层次内容:信息基础设施如同城市感官,如以5G通信、智能传感设备、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等为代表的硬件基础;万物互联的产业如同城市神经,以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电网等为代表;计算软件和公共服务平台如同城市大脑,以大数据、人工智能、IT软件、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


三个层次有机结合,可以融合创新出广泛的应用场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继而创造巨大的产业提升空间。


例如,智慧交通将助力长三角城市群实时互联互通,推动高铁、城际铁路和地铁无缝衔接,打造换乘枢纽样板,从而提高要素流动效率、释放区域规模效应。

在智慧政务服务上,上海有“一网通办”,江苏有“不见面审批”,浙江有“最多跑一次”。应对疫情的过程中,上海的“随申码”、杭州的“健康码”等,在打破信息壁垒、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又如,智慧社区建设能够拉动传统生活服务业转型线上业务,包括生鲜电商、食品配送、互联网娱乐、新零售等,既满足社区百姓生活的刚性需求,又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沪苏浙皖应当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要注重形成合力,通过区域基础设施和服务的信息化、一体化,推动各类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


潜能二: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


此次疫情使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模式发展受阻,也暴露了一些地方制造业的短板。


要主动育动能、拓内需,加速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中小企业的“云上”和平台生态,重构优势制造业供应链生态,提升供应链协同水平,聚焦主要高端产业的区域化、本土化、多元化发展,打造长三角制造业更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例如,以智能制造为抓手,以点引线带面,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通过创新引资扩链、引资补链、引资强链,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聚高地,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世界级制造业基地。


潜能三:全球科技创新城市群


科技革命的历史规律和疫情在全球蔓延的现实告诉我们,谁拥有新兴产业策源地的科技创新城市群,谁就能够引领经济发展、塑造未来格局。长三角区域集中全国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集成电路和软件信息服务产业分别占全国的1/2和1/3。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与南京、杭州、合肥等核心城市,共同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级水平,加快科研创新合作,建设G60科创走廊,共建教育联盟,探索建立区域联合实验室,既有深厚的基础,也有巨大的空间。


当下的一个发力点是,启动建设一批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等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并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如芯片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进行项目联合攻关,推动长三角科技链的融合发展,形成网络化、开放型、一体化的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上一条:我院胡笑寒副院长一行前往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调研

下一条:太阳集团y8722ycc(中国)能源有限公司举办上海大学新疆招宣组 “寒假学子回母校”活动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