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集团y8722ycc(中国)能源有限公司2022年度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正当时。11月18日下午,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教育与创新管理研讨会在文德楼209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学院副院长胡笑寒,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卫静芬,各系系主任、全导师制优秀导师代表、课程思政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参会。会议由胡笑寒副院长主持。 第一个议题“在全导师的工作中如何进行师德师风建设”的主题发言者,是2021-2022学年上海大学优秀本科生全程导师提名奖获得者龚玉婷。龚老师分享了对全程导师制的“育人+科研”的自我定位及“以情促效,以爱促学”的育人理念。她通过带教学生过程中的具体事例分享感悟。对于全程导师制,龚玉婷老师给出心得:适当提前规划、形式灵活多样、充分利用朋辈效应和有效整合资源。参会老师们就这一议题进行了讨论。贾利军老师认为在开展全程导师制工作的过程中,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项目是很好的与学生链接的载体。吴明龙老师带来一些来自学生的反馈:目前学生对科研的参与度越来越高,对于专业写作的需求已经上升为学业第一位需求,建议学院组织一些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专业写作方面的指导或课程。 会议第二个讨论议题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如何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实现课内外合力育人”。主题发言人甘丽凝老师,作为我院最早从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老师,她带领的《财务管理》课程团队今年入选了上海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甘丽凝老师对近年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展做了回顾,概括为“狭隘—宽泛—本源”的心路历程。教师层面,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做到“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真正地对把国家战略、国家价值观融入教学设计中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重构,站在国家的角度,指导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课堂讲授,不该是教师向学生单纯传输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从启发到引领,用教师的精神风貌去感动学生。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看结果,又要看流程,还要看数据。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更多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唯结果论。站在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建立更高远的志向。甘老师的真情实感的分享引发了在座老师们的共鸣。田圣炳老师表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带领学生“迷惘—执着—悟道”的过程,需要入脑入心。吴明龙老师建议学院举行一个论坛,将疫情中的中国精神、中国速度等等都融入课程思政中进行讨论。 特邀嘉宾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的韩晓春老师就第三个议题“思政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引领的作用”做主题发言。韩老师表示,思政课程不像专业课程对于学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它的影响可能一二十年后才会显现。以前的课堂仅仅在于教室之内,现在线上教学的拓展与学生有了更多层面的接触,对学生之间反映的的问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这也给教师的教学思考提供了更多空间。如何帮助学生塑造三观,激发学生的蓬勃精神,是思政课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学院党委副书记卫静芬指出,思政教师理论功底强,学生辅导员实践机会多,思政教师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生辅导员则在课外对学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引导,两者相互配合,可以将学生思想引领的工作发挥出1+1>2的功效。 进入第四个议题“学生培育中的思想引领实际遭遇的困境及解决路径”后,开始自由发言环节,老师们纷纷就教书育人中各类实际问题进行交流。有老师表示,如今学生科研参与热情很高,越发注重参与过程,而不是最终发表论文的结果,学院应尽快建立学生的“学术支撑体系”,更好地帮助学生更为专业地去参与到科研过程中去,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发现和培育一些科研好苗子。有老师认为,教师们在平日里对于优秀的学生的关注会比较多,但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或者有各方面问题的学生,同样需要老师们更多的关注,给予更多的正向鼓励。有老师指出,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要过于偏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可以考虑从方法上进行改进,如在语言上多进行正向的鼓励,往往会比单纯的批评要更有效。 研讨会在热烈气氛中进行了2个半小时,通过大家的头脑风暴,打开彼此的思维桎梏,发现更多全新的领域和视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立德树人的事业从来不会一蹴而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悉商人有毅力有决心把学院的育人工作持续深化,不断攀登更高的台阶! |
上一条:学院召开本科2021-2022年度AOL工作总结会议
下一条:太阳集团y8722ycc(中国)能源有限公司吕康娟院长应邀参加第十七届“聚焦变化中的俄罗斯地区”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