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进入上海大学起,周胜臣同学就对上大的历史感兴趣,出于一名新生的好奇心,他在学院学习中心二楼阅读了不少相关书籍。他逐渐被上大兼容并包、求实创新的理念所吸引,对钱伟长老校长更是钦佩有加。但是疑问也随之而来,为什么这样一所文化积淀深厚、勇于开拓进取的大学却时常受到一些外界非议和部分学生的不认可?
他不断思考该做些什么来为学校的发展出一份力。2010年11月30日,周胜臣20岁生日的次日,建立了名为"上大信使"的微博。他打算借助这个社交网络平台,与校友及时分享上大的新鲜事、感人事、有趣事,同时也帮助大家解答一些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愿景很美好,实际运营却不简单。为保证微博信息的实时性,他每天至少花1至2个小时进行各类信息采集与筛选,然后在第一时间将重要新闻和通知传达给博友们。每个周末,他还把学校、学院旧版的报纸与杂志上的各类媒体文章进行重点摘录与整理。这些幕后工作提供了每天五六条呈现在大家眼前的"信使"微博的基础原材料。
不少同学问他,要花费这么多精力,占用很多学习和休闲的时间,你到底图什么?他总是说:"没有想那么多,只是很单纯地想把‘上大信使’这个微博做好。"微博的高人气使一些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希望建立商业合作,他同样以坚定的态度婉言谢绝了。2011年年末,学校组织了一场优秀生交流会,请他谈谈创办"上大信使"的经历与感悟。最初,他极力推辞,觉得自己所做的其实微不足道,也顾虑其他同学曲解他开设微博的动机。后来由于学校团委老师连续几次亲自打电话劝驾,他才勉为其难去做了这个汇报。
正是这种谦逊、务实的作风,使得"上大信使"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师生认可与喜爱。他心怀感恩,在"上大信使"建立一周年那天,发表了一条微博:"一年前的今天,信使发出了第一条微博。从此每天搜集上大的信息,筛选后拿到微博上来分享就成为了信使的必修课。这一年中,有幸得到了许许多多校友、老师、同学的鼓励和帮助,信使才得以茁壮成长。未来的日子里,信使将一如既往,在微博、人人等新媒体平台继续努力,记录属于上大的点点滴滴……"
"上大信使"传播的正能量慢慢吸引了更多有志于服务师生、建设梦想上大的同学们。在2011年10月4日,他正式组建了"上大信使"公益团队。这个团队借助人人、微信等多种新媒体渠道来扩大影响力,帮助更多身边的人,积极宣传校园文化。转发寻找丢失的财物,呼吁爱心捐助患病同学,寄给钱校长的三行书,献礼上大生日,随手拍上大……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线上活动,得到师生交口赞誉。"上大信使"逐渐成为SILC的一张文化名片和上海大学的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
上一条:与《PATHWAY快讯》一同成长
下一条:与《PATHWAY快讯》一同成长